去年冬天,有个出版界朋友向我推荐一本台湾书──《我们都忘了,放下也是一种选择2》,从一出版便是台湾各大书店畅销排行榜的常驻客,更是几期排行榜冠军,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华人地带也获得不俗成绩,相当厉害的一本励志书。听他大侃一通,颇有几分传奇色彩。我网上查了一下,但只在台湾网站上看到繁体、竖排的台湾版,因此望而生畏,一直没有看过。 也许是这本书真的很棒吧,才几个月而已,大陆这边就引进了这本书,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更引起我阅读的兴趣,买了一本先睹为快。 翻开首页,先看到序言,一段话马上引起我的注意: 我们的教育,一直在教我们“获取”,却不曾教我们“放下”。该放下的,不仅是金钱、物质、权力等种种私欲,更包括抱怨、嫉妒、不满足、自我中心……种种你能想到的负面思考。不要以为“放下”只是损了自己所有,白白便宜了别人。因为一个能“放下自己”,长存善良、正直的人,也总是那个最为受惠的人。 真是一语中的!我们都知道“获取”的重要性,从小大人们教育我们要争气,要奋进,要争取……但是从来没有告诉过我们也需要“放下”,这直接导致了我们现在的不快乐、压力大等负面情绪。找到了根源所在,那幺解决这些问题也就变得很简单了吧! 再往下看,是一篇一篇寓意深刻的小故事,后面还有一些评论,主要传导人们轻松放下压力,解脱心灵枷锁,倡导悠闲的慢生活。我从第一个故事开始,觉得很有意思,于是一鼓作气,一个下午便把整本书看完了。 第一个念头,这本书果然没有让我失望!文字浅显易懂,清新流畅,故事短小精悍,更妙的是后面的评论,让人豁然开朗。 “某个女孩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发现一间平房前面,有一座精致、美丽的花园。她忍不住驻足欣赏,心想究竟是谁这幺厉害,能打造出这幺棒的花园? 不久之后,屋子里有人走出来,提着水壶开始浇花。让女孩大吃一惊的是,花园的主人,竟是一名盲人。女孩上前与他聊天,最后忍不住问:‘请问你又看不见花,为什幺还要费心整理花园?’这名盲人说:‘我可以告诉你三个原因。第一,我喜欢花儿芬芳的气味。第二,靠着触摸,感觉花儿的生长状况,让我感觉十分有趣。’ ‘那第三个原因呢?’女孩又问。 ‘那就是,这座美丽的花园,会让很多人主动跟我聊天,你是今天第三个呢!’ 害怕寂寞,彷佛成为现代人的通病。其实,排遣寂寞的方法非常简单:就是先为别人付出。如果盲人没有浇灌出这座美丽的花园,自然不会有人在他家门前驻足;如果不是有人因此驻足,自然不会有人找他攀谈。 乐于付出,除了无形的心灵满足,也会得到有形的回馈:你的身边会有许多朋友!” 读完之后,细细咂摸一番,回味悠长,如同品一壶上等好茶,先闻香气扑鼻,啜饮后良久,温润的茶香还在口中久久不散。而且这只是第一遍,相信再读第二遍、第三遍,还会有不同的收获。可能这不算“励志”书,因为里面都是倡导人们放慢生活脚步,面对自然、本色的自己,不要强求一些外在的、不适合自己的东西,这样人们就能得到久违的轻松与快乐。少了拼力与奢求,多了安闲与自在,人生的悲喜全在一念之间,就看自己如何掌控。 往往读了本好书,第一反应是去看看作者是怎样的人。发现作者黄桐还挺有意思的,他原来也是一个平凡的工薪阶级,但由于更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选择了离职写书,当然这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走了,并获得了成功。作者本身就是一个绝好的示例。 “对未知恐惧,似乎是人的天性。当初想离开公司当自由创作人时,朋友纷纷相劝。有人说不固定上班一定会饿死,有人说独立写作容易怠惰,还有人打赌,我一定会乖乖回到公司。但最后我决定放手一搏,盈亏自负。事实证明,我虽然没有发大财,不过并没有饿死;我没有整天懒懒散散,反而能自律地安排进度;我不但没有回到公司,还决定再也不当工薪阶级。更重要的是,我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唯有接受蜕变过程的痛苦,才能羽化成美丽的彩蝶。” 这本书非常适合上班一族修养身心。职场的纷纷扰扰让人举步维艰,复杂的人际关系让人身心疲惫,巨大的无形压力让人无所适从……就像一张无形的网,罩得人们喘不过气来,一天也不能放松。其实,疲惫了,忧郁了,烦恼了,为什幺就不停下来歇一歇呢?看看这些精彩的小故事,想想自己不开心的源头,化解内心冰川的阳光,卸下沉重的包袱,方才明白“唯有放下,才是最好的选择。”
来源:文汇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