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追求减少人口数量就是人口数量决定论
“人口数量究竟如何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自从马尔萨斯《人口论》发表以来就一直充满争议。现在的人口数量的确让我们有着巨大的压力,可是,不是人口在合适的数量上人就可以安居乐业的。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有8亿人口,这是一些学者100年后的目标,可是社会经济发展都处在停滞甚至倒退的阶段。现在中国有13亿人,解决了温饱问题,还实现了基本小康。人口的多少不能决定经济发展。其实,与其说是人口数量,不如说是人口结构(如劳动力人口的比重)、人口素质(如教育)更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有关。”
别总是想甩包袱“中国的人口生育水平在20多年的计划生育之后,已经降低到了更替水平之下了。现在这个阶段是人口低速惯性增长阶段,不应该再只追求减少数量了,否则带来的是人口结构问题,人口快速减少的负效应会更严重。”
“人口数量也是一种资源,对中国人口的最大挑战不是怎么甩掉这个包袱,而是怎么把现有的人口数量优势发挥出来。”
100年后,中国的人还是很多,也老化了
“以1990年普查数据为基数,如果严格执行现行的生育政策,到2090年的时候,中国人口约7.2亿,但65岁以上的老人占40.3%。”李建新指出这个数字和美国、澳大利亚比还是很庞大的,人口数量的压力依旧存在。“坚持人口减少的学者认为可以靠经济发展、社会保障来解决老龄化问题。可是一个人口不断减少年龄结构迅速老化的动态过程,并不能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
人口老龄化怎么能提高国民收入?
对于有的学者提出:加速老龄化有利于国民收入提高这个命题,李建新表示反对。他举出了欧洲的例子:现今欧盟15国人口为3.75亿,其中13国的65岁以上人口超过15%,虽然人均GDP2万欧元,但普遍感到了老龄化的挑战即劳动力短缺,经济恶化。中国人口按照现有速度发展下去,在2030年的时候人口密度和人口老龄化程度与欧盟相当,但人均GDP即使按照增长8%计算到那时也才是8000多美元,不如欧盟富裕却要面临同样的老龄化问题。欧盟一直都在采取办法鼓励生育延缓老龄化,而中国的老龄化却是一个加速的过程。
减少人口数量风险太大
“亚洲经济特别是中国的发展和伊斯兰世界人口的膨胀使得西方世界有一种深刻的恐惧感。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其《文明冲突论》中表现了这样的信息。他对西方人口的相对缩减表示深深的忧虑。”因为,亨氏认为,经济增长与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都是影响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文明兴衰的重要变量。“发展中国家人口还在继续增长,发达国家也在努力延缓老龄化,在各个国家还仍然把自己国家的人口当作经济资源、政治资源、文化资源、国防资源的情况下,我们却想以迅速削减人口来提高生活水平,这只能是一个幼稚而风险巨大的选择。”
解决人口问题的三种途径
自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发表200多年以来,人类一直在探讨人口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西方学者把各种方法归结为三种:马尔萨斯主义:减少刀叉派,主张控制人口(在中国就是减少人口数量减少碗筷了)。
新古典经济学派:增大馅饼派,主张靠发展经济把馅饼做大来解决人口问题。
制度改进派:强调分配公平,消除贫困,通过社会结构制度的改进(如通过对增大馅饼的公平分配)来解决人口问题。
李建新给中国未来设计的一个方案是三派合一。特别是发展经济和改进制度,在新世纪中显得尤其重要,单纯靠减少数量已经不能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具体到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就是,调控人口数量与结构,即在二孩政策上把人口数量与结构问题统一起来,不断提高人口素质,这才是最有利于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李建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