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日,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
法国《欧洲时报》10月5日载文《胡锦涛千言传递和平愿景》,摘要如下:
200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阅兵前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宣告:“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细心者可以发现,胡锦涛短短千言(不足1200字)的讲话中,八次提到“和平”一词,而这八个“和平”集中运用在其阐述两岸关系、外交政策的300字的发言中。在新中国迎来一甲子生日的关节点上,作为中央军委主席的胡锦涛以“和平”作为关键词的发言,让外界看到了中国无论对内还是对外都积极倡导和平、和谐社会的决心与诚意,也让外界对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大国下一甲子走势的猜测有了答案,那就是中国的战略底线仍将是以“和平发展”为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了,但中国从未放弃中国儒家的传统,孔子学院遍布全球的当下,以儒雅为特色的中国软实力核心理念“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主张,充分体现了中国和平外交的深厚文化底蕴。根据中国汉字的意止戈而为“武”(干戈的意思是刀兵相见),武不是恃强凌弱,而是劝和。新中国历代领导人对和平的追求贯穿60年的崛起历程,毛泽东时代提倡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直延续至今,邓小平则在上世纪80年代初便提出当今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在具有标志意义的1992年南巡讲话中,邓说:“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社会主义中国应该用实践向世界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霸。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如今,身着炭灰色中山装的胡锦涛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人宣布“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建设好自己的国家,也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并要求解放军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为维护世界和平再立新功。官方数据称,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1990年以来,中国共参加18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1.2万余人次,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同样,在两岸关系上,同前几次国庆大阅兵时中国领导人的讲话相比,胡仍是在秉持“和平统一”方针、推动祖国统一大业方面。
解放军在国庆当天对外展示了包括新型弹道导弹在内的尖端军事装备,让部分西方人士担心在经济、政治、军事上“站起来了”的现代中国对世界重新构成了“威胁”。
其实,不了解中国历史的人不会明白中国人民对于“和平”的珍惜与热爱,在升旗前,国旗护卫队走向旗杆时迈出的169步,让人们想起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遭受的各种侵略与战争,给这个曾经伟大的民族带来的屈辱。而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后,除小规模小范围的战争外,从“四万万五千万”到今天的13亿中国人民在和平年代里创造出奇迹般的进步与发展: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中国终于探寻出一条生机勃勃的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作为中央军委主席的胡锦涛连说八次“和平”的讲话也含蓄地反击了西方部分持“中国威胁论”观点的人士。早在新中国在成立之时,就向世界宣告了自己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宪法》规定:中国武装力量的任务是“保卫人民革命和国家建设的成果,保卫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这一讲话前,胡锦涛在美国出席联合国大会系列活动时呼吁国际社会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日益紧密地与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他并表示中国愈是发展,对世界的贡献就愈大,给世界带来的机遇也愈大。”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内与国际的持久和平。
到今天为止,中国军力的发展仍是积极防御政策,而非进攻政策。胡锦涛的讲话总结了中国60年来所走过的道路,指明了未来中国未来的战略定位。如果说60年前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今天,同样身着中山装的胡锦涛则以含蓄的方式向世界表达“中国从此富强”了,而这种表达丝毫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
“和平”的主题既萦绕着中国,也魂牵着世界。中华民族未来60年的复兴路上所秉持的“和平”精神,依旧是下一个60年的核心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