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12月,在南京女子中专考点,一名工作人员向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讲进场注意事项。 |
中评社香港2月25日电/美国《侨报》2月24日载文《“三门”公务员该退场了》,摘要如下:
大陆官方近日披露,从2012年开始,中央机构和各省级机构将不再招录应届毕业生做公务员。这意味着是否具备两年的基层工作经历将成为公务员“入门”的一个硬杠杆,从家门到校门到机关门的“三门”公务员将越来越少。
事实上,近年来,大陆中央机关和各省级机构一直在加大招录“有经验”的公务员。如在2010年度的公务员招录计划中,七成的报考岗位就要求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2011年度的计划中,这一比例提高到85%。
随着校园“考碗族”在公务员报考队伍中的退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村官等基层工作人员将获得更大的录用机会,工人、农民等也更有希望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媒体报道说,去年10月计有171名农民工人参加了2011年度的公务员选拔考试。
上述趋势表明,北京执政当局正在按照新时代要求和社会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对人才选拔机制进行一场自我革新和完善,从而优化公务员队伍,强化政府工作中有针对性的服务职能,提高施政能力。
自1993年建立公务员制度以来,中国于1994年开始采用以基础知识为主的公务员考试进行人才选拔。这种方式在确保公平竞争的同时,也引导应聘者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善于应考的毕业生往往容易拔得头筹,并渐渐成为公务员考录主力。
然而,“三门”公务员由于缺乏对基层工作的认识和经验,很容易犯“脱离基层、脱离民众、脱离实际”的毛病。如果对公务员岗位进行分类,可以发现,对“经验”、“技能”要求高的岗位占了大多数。公务员改革先行先试地区的深圳就显示,当地69%的公务员岗位对“经验”、“技能”有要求。
为此,中央政府正把公务员分类管理当做公务员体制改革的关键,中组部部长李源潮近日在纪念公务员法实施5周年的座谈会上,也批评了“三门”公务员现象对中国发展的负面影响。
中国人口众多的国情和行政资源稀缺的矛盾,经济发展社会转型以及民众对政府公共治理能力的高期望等,都要求当局必须建立起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熟悉国情民情、拥有处理和解决复杂社会现实问题能力的公务员队伍。公务员停招应届生正是顺应这一要求大势,此其时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