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黑龙江杨凤义律师事务所(齐齐哈尔市法律类网站)
网站首页         精英团队         法律家园         新闻视点         法治社区         谈法论道         法律大全         百家争鸣         欢迎赐稿         合作伙伴        
法治之于国家

犹如健康之于身体

灵魂之于人类

我们将在法治理想的召唤下

捍卫法律的尊严

描绘法治的宏图、正义、责任

 

两个阶级 一种思想


加入时间:2014/1/13 21:49:30
 

作者:郭剑

 

传闻说人民大学的杨晓青教授,就是那位将宪政定性为“姓资”的大学者,遭到她的导师许崇德先生的痛斥,而且人民大学法学院也与她解除了聘约。果如是,则说明不太喜欢动辄讲“阶级”的人在中国还不在少数,也可能不算太势单力薄,真乃“幸甚至哉”!

阶级这种东西有时让人很无奈。在某个国度的某个历史阶段,生在哪个阶级的家庭,你的一生运数差不多也就定了。然而,阶级成份又是发展变化的,不到盖棺论定,是很难说你是无产,还是有产。像乔治剑桥王子那样,一呱呱坠地就坐拥数亿英镑资产,世上并不太多。所以,我们常常是在听讣告时,才知道某某是什么阶级的。当然,听得最多的,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家”。这里的“家”,大概就是在某个行当讨生活讨得有模有样的人,而“无产阶级革命家”,应该就是身无分文出去玩命而且坐了江山的人。如果是“无产阶级教育家”呢,就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但是能开学堂而且桃李遍天下的人。就是说,教书育人,也要分出什么阶级的。如果是无产阶级的,要算十分的好人;如果是资产阶级的,则算半个,或者三分之一个好人。

我注意这些“无产阶级的什么家”,发现大部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开始时确实“无产”,但到盖棺论定时,却很难不叫做“有产”。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了,私有经济颇有生命力,“物权法”也已通过,谁家没有一点财产?近日有个统计公布,说人口最多的北京市,人均拥有住房十几平方米。不动产应该算是财产了吧?或曰:只拥有70年。骗鬼去吧!70年后,是你收我的房子,还是我占你的地?何况现在房子最好最多的,都是有权有势的人,到时他们会让“无产者”革了自己的命?何必为了自圆其说,这么难为自己,非讲“无产”不可?

其实,置财富,奔小康,梦大同,中国人的日子大约都是奔着这个目标的。在这个问题上,实在用不着分什么阶级。一位据说后来沦为汉奸的民国名人说过:中国确实有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个阶级,但却只有一种思想,就是升官发财。已经升官发财的,要升更大的官,发更大的财;还没升官发财的,自然是想着升官发财。

我想这离事实不远。一个很能佐证的例子是,中国很兴“抓周”。抓到印章的就会官运亨通;抓到钱币算盘的自然会成为陶朱公,一家子就在那儿喜笑颜开;就是抓到笔墨纸砚的,也不讨人厌,因为将来肯定能做一手锦绣文章,这是中榜及第的门径,升官发财的敲门砖;像贾宝玉抓了脂粉,自然要招来“酒色之徒”的蔑视。

只有要革命的时候,才会竭力鼓吹阶级斗争。眼下太平盛世,丝毫看不到革命的迹象,动辄就讲阶级,似乎有拍错马屁之嫌,何况现在的社会,有产已经不是革命的对象,而且有成为主流的意思。倒是那些“专靠出卖自己的劳动而非依靠某种资本的利润获得生活资料”的无产者,就像湖南的瓜农,陕西的小贩等,是弱势团体,需要社会的关怀。换句话说,社会应该有什么办法帮他们成为“有产”,而不是相反,因为他们的微弱,就砸他们的瓜,踩他们的头,激化他们以至忍无可忍,要来革几十年前通过阶级斗争而成为“无产阶级什么家”的命。

或许这些“什么家”争辩说:他们没有靠资本利润,也是靠出卖自己的劳动过日子的。那就让我们再仔细看看“升官发财”这四个字,探究“升官”和“发财”的关系,以及出卖什么样的劳动,能使这些“公仆”这么“有产”。

来源:qcbkwh

 
 
 
版权所有 杨凤义律师事务所
地址:齐齐哈尔市建华区中华路65号
电话:0452-2125148 传真:0452-2136111
邮箱:4585485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