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忆
前几天,在图书馆看书时,无意中看到一对母子站在书架前小声争执,妈妈坚持推荐给孩子一本图书,孩子却不买账,他只看了一眼就放回去了,妈妈不放弃又把书拿出来声明那是一本好书,孩子却说他一点也不喜欢,争执到最后孩子丢下书愤愤地说了一句:“我不要再借书了!”就跑出了图书馆。
我很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一本书,让这对母子闹得不愉快?我捡起书一看《好孩子成长故事——勇敢篇》,看来这位妈妈真是用心良苦,翻开书再一看,书页的四分之三都被拼音和文字占据,只有角落上有一点图画,那个男孩才五六岁的样子,难怪他不喜欢。
作为一个幼教老师,同时又是一个孩子的妈妈,我觉得每个幼儿都是爱阅读的。但是爱阅读的前提是选对书,首先我们必须澄清这样一个概念:并不是所有的图画书都适合幼儿,书本不仅承载着知识,也滋养着幼儿的情感,幼儿处于认知和情感发展的起步阶段,选对书是培养阅读能力和兴趣的关键。
选书先看书的“长相”,绘本是绘画艺术与文学的结合体,因此画面的美感直接影响了绘本的价值。孩子的审美情趣不是天生的,在众多绘本中,如何引导孩子选择高质量的绘本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细心鉴别:有些绘本的画面非常粗糙,并且和内容不相吻合;也有些绘本创作手法独特并具有美感,比如:李奥尼的系列作品以及奥德丽和伍德的《打瞌睡的房子》等。给孩子讲述故事内容时不妨就画面提出一系列问题:图画书里的海草是怎么画出来的?这些石头有哪些颜色?这本书画面的色调前后有什么不同,前一种颜色让你觉得怎样?安静还是热闹?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孩子注意观察画面,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习惯。
另外,绘本的文字方面也是考量的要素,文字就像绘本的气质类型,体现的是作者的文学修养和文化价值观。0到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为孩子选书应该考虑孩子的语言发展水平。对于3岁前的幼儿我发现单个词汇或简单句不断重复的绘本比较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如果绘本有游戏的性质孩子们就更有兴趣,例如《小玻系列翻翻书》、《小熊宝宝系列》,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我常常借一些文字优美的绘本。我个人对绘本文字方面的选择倾向是:简洁温暖。例如《蔷薇别墅里的小老鼠》这是一本中国原创绘本中不可多得的佳作,画面和文字完美结合,体现着一种充满情味的意境,我仍然记得很久以前在床头灯下和女儿依偎着为她朗读的温馨画面。
还有,故事的情节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有些故事有明显的矛盾冲突有些故事则不那么明显,冲突的性质决定了故事的情感导向和价值判断,我在为孩子们讲故事的时候发现冲突富有人情味的解决方式往往能获得孩子的共鸣,例如:《睡不着吗,小熊》当小熊第三次抱怨睡不着时孩子们都提着一口气,怕接下来情节的是大熊的咆哮,但结果却是大熊坐在一轮满月下面,小熊偎在大熊怀里静静的睡着了。当我讲到这一段时每个孩子都如释重负,笑容在脸上逐渐漾开来。有一些绘本属于情感疏导性质,例如《走开,绿色大怪物》随着怪物脸部逐渐消失,孩子们的恐惧感也逐渐释放,当读到最后一页:“永远永远不许回来!除非我说可以!”孩子们爆发出酣畅的笑声。学龄前的孩子由于丰富的想象力,会害怕怪物,妖魔等等,这种绘本无疑有极好的治疗作用。还有一些绘本像时光香水,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的阅读体验中散发不同的香味,给人不同的感悟,例如谢尔 西尔弗斯坦的作品,这些书作为老师我会给幼儿园的孩子朗读,作为妈妈我会选择收藏,等待女儿光顾书房时每次都有新发现。
阅读是一种习惯,阅读是一种情感体验,无论我是作为妈妈还是老师总会有放飞孩子的一天,但我相信那些和孩子在一起阅读的时光将是属于我们共同的记忆。
来源:lmhezkbkw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