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黑龙江杨凤义律师事务所(齐齐哈尔市法律类网站)
网站首页         精英团队         法律家园         新闻视点         法治社区         谈法论道         法律大全         百家争鸣         欢迎赐稿         合作伙伴        
法治之于国家

犹如健康之于身体

灵魂之于人类

我们将在法治理想的召唤下

捍卫法律的尊严

描绘法治的宏图、正义、责任

 

港媒:李克强治豫初展治国理政方略


加入时间:2012/11/13 15:52:52

 

李克强看望出席党的十八大的河南团代表

    大公网讯 星岛环球网13日发表署名为陆正平的文章《李克强治豫初展治国理政方略》,全文如下:

    中共十八大召开前夕,李克强来到河南代表团驻地看望,与会议代表倾心交谈、共叙友情。“河南不仅粮食生产连续九年丰产增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已经从农业大省迈向工业大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这个路子走出来极其艰辛、非常不易”,“衷心祝愿大家好、河南好”,一席简洁客观的评价,一番平实质朴的问候,流露出李克强对河南发展的深情关注和对中原父老的深厚感情。

    河南是李克强到地方工作的第一站,也是积累治理大省经验的主要阶段。从1998年夏起,他先后任河南省长和省委书记,到2004年调任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在河南工作了6年半时间。河南作为中国农业大省和人口最多的省份,某种程度上是中国的一个缩影。李克强主政河南,可圈可点处甚多,但其宵衣旰食、亲自勾画又亲自推动的工业强省之路,的确为推动河南实现由传统农业大省向新兴工业大省转变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细心观察,从中也可以寻绎出李克强治国理政理念的一些端倪。

    初露锋芒,化解工业发展困局

    李克强初到河南,正值中国经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击,经济增长艰难前行。河南受产业层次低、工业产品链条短等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影响,面临着比全国更加严峻的工业滑坡困局。为扭转这一局面,李克强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深入企业、农村进行调研。凭借深厚系统的经济知识功底,他迅速做出判断,认为在全国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河南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在调整供给结构上下功夫。河南的工业有一定基础,但当务之急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推进工业结构即期适应性调整,拉动经济企稳回升。随后,他主持出台了一系列刺激工业产品结构调整的政策,鼓励企业技术改造,扩大适销对路产品生产。在这些措施的作用下,全省经济迅速扭转了下滑局面,恢复了较快增长,开启了其后持续十几年的良好发展态势。

    系统谋划,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作为传统农业大省的河南,“三农”问题是关系河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要与全国一道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根本出路是加快工业化。通过系统研究,李克强认为,河南农产品和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工业结构调整应立足于发挥比较优势,对传统支柱产业进行高起点、大跨度改造,拉长产品链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李克强亲自主持了河南“十五”计划的编制,经过逐行业认真测算,确定“十五”期间着力培育壮大食品、有色金属、机械、化工、轻纺五大支柱产业,大规模推进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针对食品工业发展,他提出要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运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推进实施全国重要的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加工、畜产品生产加工“两大基地”建设,并亲自组织有关部门、科研单位专家,从研究小麦产业链入手,绘制小麦深加工图谱,推动小麦加工由普通面粉加工为主发展为特种粉、专用粉、燃料乙醇、蛋白饲料、胚芽油等几十个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目前,河南食品工业拥有“三全”、“思念”、“大用”等一批知名品牌,发展壮大了天冠、双汇、华英等一批大型企业集团,成为中国大陆粮食、肉类加工能力最大和食品品牌最多的省份。经过逐个行业的策划和指导推动,河南的铝精深加工进入了世界先进水平行列,煤炭的精深加工和电力工业的发展,巩固和提升了河南能源基地的地位。与此同时,李克强系统谋划河南工业发展布局,提出了建设郑汴洛工业走廊的战略举措,并按照这一思路大力推进洛阳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支持郑州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建设工业强市等。这一系列措施全面展开了河南区域经济新的战略布局。

    东引西进,拓展工业发展空间

    作为内陆省份,河南不沿海、不沿江、不沿边,李克强深刻认识到,加快向工业大省转变,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区位、市场、劳动力资源优势,吸引东部产业、技术、资金、人才、项目、管理经验和机制,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另一方面,需要加强与西部省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大力开拓中西部市场,努力提高产品在西部市场的占有份额。1998年末,李克强敏锐把握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提出了“东引西进”的战略思路。1999年5月和2000年4月,河南先后组织召开豫粤和豫沪经济合作洽谈会,拉开了“东引”的序幕;1999年7月举办“99河南产品(乌鲁木齐)展销会”,奏响了“西进”的序曲,引导河南的企业和产品“走出去”,扩大其在广袤的中国西部地区及中亚地区的市场,为工业的发展打开了空间。

    超前谋划,增强工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支撑

    为进一步拓宽河南对外的联系,李克强提出,要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全国大格局中通盘考虑,放在西部大开发和东西部梯度转移中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建设。2000年左右,全国高速公路尚处于起步阶段,河南一些干部受保守思想影响,起初谋划“十五”计划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 000多公里。但李克强认为,河南的高速公路规划仅以郑州为中心向外辐射不符合河南作为全国交通大通道定位,要求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大局出发,规划建设东通长江三角洲及其他沿海发达地区、西连大西北地区的若干条大通道,要把河南的高速公路建设提升到服务全国交通大局,带动河南工业化、城镇化,引领全省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性举措来抓。这一设想很快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河南规划的“三纵三横”路网成为后来国家高速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十五”计划结束时,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2500公里;2006年达到3439公里,跃居全国首位。

    培养人才,增强工业发展的智力支撑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李克强指出,人才、知识、人口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竞争的关键因素,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转变,没有一大批高素质的管理和技术人才是不可能的,必须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加大高、中级人才培养力度,化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随后,他主导实施了一系列优化调整教育布局和结构的举措,推动新建了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一批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学科和专业,2004年又提出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使河南成为各类人才汇聚、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之地。

    构筑载体,系统谋划城市发展布局

    工业化与城镇化是相伴相生的,城镇化的推进可以为二、三产业提供发展空间,为工业化创造条件。李克强体会到,加快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必须同步加快城镇化进程,并把其作为河南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他根据河南省情,在不同阶段相继提出了“三头并举”、中心城市带动的战略思路。随着对城镇化发展思路的进一步深化,李克强敏锐地认识到,城市群已成为区域竞争的主要形态,河南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实施城市群发展战略,构筑河南乃至中部地区具有强劲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增长极。自2003年起,李克强开始倡导系统谋划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在中共河南省委七届五次全会上,李克强明确提出,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是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在内的城市密集区,要举全省之力,优先发展,使之成为我国中部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带。围绕建设大郑州,使其成为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的龙头,他亲自谋划推动了郑东新区建设,要求作为郑州市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主攻方向,打造河南建设现代化城市的示范区和优化河南经济环境的样板。如今,郑东新区已成为一座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生机勃勃、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新城区。

    绘制蓝图,明确中原崛起“三化”路径

    为全面深入研究河南这一传统农业大省实现崛起的重大问题,李克强由浅到深、从点到面,不断升华、丰富完善业已形成的战略思想和重大举措,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逐步系统化。2002年,中共十六大闭幕后,李克强即与有关部门讨论如何实现“中原崛起”问题,并聘请院士专家对这一命题加快论证。2003年3月,正式向媒体提出“中原崛起”概念。2003年7月,经过进一步的思考论证,他在中共河南省委七届五次全会上提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中原崛起的基本途径。据当时参与决策的有关人士透露,在确定“三化”路径的过程中,包括很多专家学者和部分党政领导干部在内,对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先后顺序有很多争议。有人认为,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首先要实现农业现代化,然后才是工业的现代化。李克强在不同场合反复阐述他的思想,提出要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城镇化为支撑、农业现代化为基础,通过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化”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化”农民为市民,“化”农业文明为工业文明,“化”乡村社会为城市社会。把工业化放到首位,体现了他以工业化为核心、加快向工业大省转变的治省理念。“三化”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在后来的中共中央的文件中多次得以体现。随着河南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地位的不断提升,国家对河南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中原崛起迎来了新一轮的战略机遇。

    如今,李克强离开河南已近8年,他在河南谋划和绘就的中原崛起宏伟蓝图,正在河南人民持续不懈的奋斗中一步步变为现实。河南的官员和百姓对他当年高瞻远瞩、力排众议、勇于向传统和保守挑战,推动河南迈开加快现代化步伐的往事,至今称颂,津津乐道。“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李克强在河南所经受的磨练和考验,取得的成功和经验,自然为他日后执掌中国政府打下了坚实基础。人们也有理由期待,他在未来能为国家开启更加恢宏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创立更加亮丽的施政功绩。

 
上一篇: 比长短 其中有悟
 
 
版权所有 杨凤义律师事务所
地址:齐齐哈尔市建华区中华路65号
电话:0452-2125148 传真:0452-2136111
邮箱:4585485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