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克强同志(中评社 单宁摄) | |
大公网评论员 陈国栋
法学经济学的复合型学术背景、活跃的北大团干、成长于改革年代、最年轻的常务副总理……一系列标签,勾画了一幅新世代的中共政治菁英形象。
这就是李克强,十八届中共政治局常委、现任国务院常务副总理。
一路向上 政治菁英的长成路
李克强1955年出生于安徽一干部家庭,自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其父曾任安徽凤阳县长。即使在文革“停课闹革命”的岁月里,辍学在家的李克强也未荒废,拜安徽省文史馆国学大师李诚为师,奠定了深厚的学识积累。
1974年,李克强到凤阳县当知青,“向农村学习、向社会学习、向书本学习”,在劳动之余不忘自学。1977年恢复高考后,李克强凭着扎实的知识积累,考入北大法律系。
在北大,李克强师从龚祥瑞等学贯中西的知名学者。龚早年曾留学欧洲,先后在英、法最富盛名的伦敦政经学院、巴黎大学获得政治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1954年到北大任教,成为中国现代法学的先驱之一。李克强跟随名师,对宪政、法律、自由主义、西方政治学等有了深入研习。
李克强与北大的渊源,延续至其离开北大之后。李克强在本科毕业留校一年后,即调任团中央。在团中央工作期间,李克强继续学习,先后师从萧灼基、厉以宁并获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萧、厉二人均为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理论规划师,李克强在他们指导下写就的学术论文,不少观点都被中国改革进程逐一验证。
在团中央,李克强先后出任团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书记和第一书记,从初出校门到正部级岗位,历时10年。1998年,已执掌团中央五年的李克强,调任河南省长,随后出任河南书记、辽宁书记,在中国农业大省、工业大省历练。
经历党、政、团全方位历练的李克强,于2007年的中共十七大晋升中共政治局常委,并在是次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续任常委,而其行政职务料将在明年两会上有所晋升。
至此,接受过良好教育、历练完备的中共政治菁英,就此养成。
李克强:新世代与新任务
与其前辈相比,李克强的学术背景和成长经历,使其成为新世代政治菁英的典型代表。
在学术背景方面,李克强法律、政治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积累,迥然有别于其拥有工程师称号的政治前辈们。在横向的比较上,在刚刚结束任期的十七届中共政治局常委会中,除了同为新世代的习近平专业为马列主义教育之外,其余七位常委的学术经历均为电子工程、地质勘探等理工科专业,均具有工程师的身份;在一个纵向的线条上,温家宝、朱镕基、李鹏等李克强的前辈们,也同为具有工程师身份的理工科背景;在一个国际的面向上,当下西方主要国家领导人,也大多为法学、政治学等文科背景出身。
中共建党以来,已经历革命、建设和改革多个时期。尤其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多方面已发生巨大变迁。当下,利益分化、势力多元,成为社会现实;公平、法治成为执政目标之一。实际上,李克强在过去五年常务副总理的任上,在保障房建设、医疗改革等领域,着墨颇多,可看作是在其行政职务晋升前的政治历练。具备法学、政治学、经济学背景的新世代政治菁英,李克强面对新任务,料将更加游刃有余,国人对此亦有颇多期待。
从成长经历上,李克强在1977年恢复高考第一年即考上大学、1982年中共十二大改革全面铺开当年参加工作并沿着“团、政、党”的阶梯依次历练,完全暗合了中国改革的总进程。在某种程度上,李克强代表了成长于改革年代的政治新世代。
成长于改革、受惠于改革,在改革全程中熟稔掌握改革的进度与存在的问题;同时,受改革前各种僵化制度影响较小,改革思维更趋活跃;从基层通过自身努力步入大学、走入仕途并于今日续任中共常委,在李克强的仕途之路中,个人努力的成分相对较高。这一切,构成了李克强区隔于其前辈们最为明显的政治标签。
当下,用一个使用最为频繁的词汇来讲,中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具有良好学术背景、在改革年代通过个人努力步入最高决策层的新世代政治菁英李克强,料将在未来的时间里完成自己的新任务,恰如人民的期待。
来源:大公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