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黑龙江杨凤义律师事务所(齐齐哈尔市法律类网站)
网站首页         精英团队         法律家园         新闻视点         法治社区         谈法论道         法律大全         百家争鸣         欢迎赐稿         合作伙伴        
法治之于国家

犹如健康之于身体

灵魂之于人类

我们将在法治理想的召唤下

捍卫法律的尊严

描绘法治的宏图、正义、责任

 

官员“替谁说话” 拷问中国官场生态


加入时间:2011/6/19 15:41:30

 



  “你是替代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面对记者采访,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语出惊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网民激烈评论。人们纷纷谴责这位党员领导干部忘记了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在言辞上把党和人民群众对立起来,并以此来威胁采访记者,搪塞新闻监督。曝光土地开发商违法用地的违规行为怎么成了这位副局长眼里的闲事?“替谁说话”又问出了怎样的官员执政思维?本社汇选有关论点,供读者参考。(评论员:季 实)


  第二页:暴露官场潜规则 副局长开出选择题   第三页:地产腐败积重难返 逯军说了大实话
  第四页:个人言论无法管 组织部官员犯糊涂   第五页:郑州调查逯军事件 不能止于说错话

一、暴露官场潜规则 副局长开出选择题

1、经适房土地盖别墅 官员质问记者“替谁说话”

  在河南郑州市须水镇西岗村41.761亩经济适用房建设用地上,开发商建起了价值一个亿且不公开出售的12幢连体别墅和两幢楼中楼。有当地村民宋先生向郑州市规划局反映开发商的不法行为,却屡遭冷遇。这本来只是一件比较常见的权力滥用和权力自肥事件,但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6月17日报道,面对“中国之声”记者的采访,郑州市规划局主管信访工作的副局长逯军质问:“你们广播电台管这闲事干什么?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这两句“剽悍”的质问,再加上逯副局长的身份,将这起答问事件制造成了一条极其吸引眼球的新闻,逯军也因此成为新的“问题官员”的代表。(陕西《华商报》)

  尽管逯军和相关部门对此事三缄其口,但“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这句话还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网上迅速传播,其势头甚至超过了此前的“躲猫猫”、“俯卧撑”等,并引起舆论一片哗然,有网民预言逯军的“豪言”将是2009年网络名言之一,也把逯军推上了全国舆论的风口浪尖。(四川《成都商报》)

  6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强烈质疑这位逯副局长的“党性修养”,可见他的言论违背了主流宣传口径,犯了中国官场最忌讳的政治错误。应该说,作为有30多年党龄的局级党委委员,逯军公然把“党”与“老百姓”对立起来有点离经叛道,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严重玷污了他所属的政党形象。尤其是在凸显官民对立情绪的杨佳、罗彩霞、邓玉娇案之后,有这样的官员言论与坊间舆论遥相呼应,这种矛盾令人不禁为之悚然。(新加坡《联合早报》)


2、党和百姓水火难容 逯军缺常识还是缺良心

  逯军的潜台词无疑为媒体出了道“选择题”——如果替百姓说话,就不是在替“党”说话;如果替“党”说话,就不能替老百姓说话。这不仅暴露出少数官员对舆论监督的反感,而且说明一些官员已经走到了老百姓的对立面。党和人民的利益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但为什么在这位副局长大人眼里,党与群众利益已分属于两个壁垒森严、水火不容的利益群体?这与“三个代表”里界定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宪法里明确写着“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之说差了十万八千里。(河南大河网)

  而任何一个稍有知识的中国人,都不可能不熟知“党”和“人民”的关系,这是中国百姓政治生活中最耳熟能详的概念了。除了人民的利益,党没有任何私利;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而党和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党和人民的利益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再从党的章程看,从国家宪法看,从入党誓词看,党的建立和存在、发展、宗旨,都是为老百姓谋利益的。然而,受党教育、培养多年,相信也肯定学习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堂堂副局长逯军,却说出了如此“离经叛道”、上不了台面的话来,真是令人讶异。(上海《新民晚报》)

  难道这位逯副局长是一个愚鲁不堪的官员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从报道中披露的细节足以说明此人很精明,有着丰富的“江湖经验”,比如,他一看到记者出具的信访意见书上有宋先生的名字,就要求检查记者的采访设备,在拔掉了采访机话筒之后,第一句话居然是:“你们广播电台管这闲事干什么?”如此釜底抽薪,如此气势汹汹,凸显的正是一名官场“老江湖”的狡黠和自负。因此,“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更像是这位副局长的真情流露,是一种权力膨胀之后的自负和无耻。(河北《燕赵都市报》)

  这位副局长不多的几句话,生动有力地反映出一个让人后背发凉的逻辑——在某些人眼中,通过正规渠道进行的正常采访,成了“闲事”,而党和群众的关系,也被他直接地用一种对立语式并列起来,官场潜规则被他赤裸裸地暴露在阳光之下。无论在主流话语还是民间话语体系里,这位副局长的话都很犯忌。即便是开玩笑,这句话也有足够的政治分量,更不用说是接受记者采访时讲的。在网上网下引起强烈批评,乃是意料中事。(北京《新京报》)


3、地方官成了土皇帝 舆论监督沦为监督舆论

  显然,在逯军眼里,党已经被异化成其小团体利益的保护伞,以及无视群众利益的遮羞布,并扬言媒体若不替他代表的“党”说话,便拒绝采访。面对舆论监督,作为主管信访工作的规划局副局长逯军不但不主动回应质疑,自证清白,反而责怪记者多管闲事,质问“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政府官员如此回应舆论监督,实在令人惊讶,这到底是舆论监督权力,还是权力监督舆论?这也折射出了部分政府官员对待百姓诉求、对待舆论监督的霸道和猖狂。(上海《每日经济新闻》)

  媒体记者应该“替谁说话”?逯副局长这话问得相当“不讲政治”。从郑州市人民政府网上可以获知,1978年9月入党的逯军有着丰富的从政经验,自1999年进入郑州市城市规划局任领导职务更是已有十年之久。按照常理,对国家政策理应瞭如指掌。另据瞭解,逯军少年参军,退伍后在郑州市公安局工作,后调到市委工作,官至中共郑州市委办公厅副主任。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担任郑州市委办公厅副主任期间,逯军参加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专业学习,“荣获”社科院的研究生学历。而这种获取学历的方式,在中国高官中大有人在。(马来西亚《南洋商报》)

  虽然今天的中国已经告别君主统治时代,但不可否认,一些地方官僚心底把自己当成了土皇帝,他们欺上瞒下、胡作非为,严重践踏了党纪国法。不过话又说回来,在新中国建国60年之际,出现“替谁说话”舆论风波也不完全是坏事,起码在一定程度上,再度为执政党提出了个“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的哲学命题。从这层意义上讲,郑州这场由“替谁说话”卷起的舆论风波,倒也不完全是一件坏事。(新加坡《联合早报》) 

二、地产腐败积重难返 逯军说了大实话

1、为违轨开发商代言 经济适用房成腐败温床

  据国家发改委披露,在逐步落实的4万亿投资中,用于保障性住房的投入将达到4000亿之巨,随着这笔资金的落实,全国将新增100万套保障性住房,用于改善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条件。但由于开发商的贪婪和地方政府部门的疏于监管或有意放任,郑州市须水镇西岗村那样的事情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使一项深得民心的正确决策,在某些地方却成为受群众诟病最多、内幕最黑的腐败重地。(北京《北京青年报》)

  原本被划拨为建设经济适用房的土地,结果却被开发成了别墅,规划局该做何解释?开发商为什么能打着经济适用房的名义变更规划、拿到了开发别墅的用地指标?这给人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瞭解房地产行业的人都清楚,经济适用房如此大规模的改建事件,有关部门若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开发商绝不可能瞒天过海。那么,谁能证明规划局有关领导没有从开发别墅中得到好处?如果规划局是清白的,那么敢站出来自证清白吗?(山东《鲁中晨报》)

  其实,作为规划局副局长,逯军当然知道在被划拨为建设经济适用房的土地上建别墅有违土地规划。在这件事情没有调查清楚之前,我们无法臆测改变土地规划的背后有没有个人腐败掺杂其中。但是,将经济适用房用地转为别墅用地开发商不仅可以通过偷漏大量土地出让金,获得高额非法利润,就其明面上的销售额卖别墅也会大大高于卖经济适用房。地方政府的一些部门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通过事实变更规划来促成此事,其间利益不言自明。(上海东方网)


2、“替谁说话”耐人寻味 地方利益集团挟“党”自重

  《齐鲁晚报》发表文章说,逯副局长的这两句话,清楚地表明瞭他对西岗村土地被“偷换”用途一事的态度:第一,他支持开发商在经济适用房用地上建别墅;第二,他不支持村民的信访诉求。显然,逯军把屁股坐到比群众强势的既得利益群体一边,片面充当起既得利益的“代言人”。(山东《济南日报》)

  在当地一些官员那里,或许存在着这样一种错误的思维——在经济适用房用地上违法建设高档别墅,虽然是开发商所为,但不管是视而不见的默许,还是大开绿灯的暗中扶持,当地政府有关部门都难辞其咎。因此,媒体对这一问题的揭露和报道,一方面当然是维护了群众的利益,另一方面却可能暴露了当地政府的错误。而在这些官员的观念中,揭露政府部门的错误行为,似乎就是在给党抹黑,就是在鼓动群众对党的政策的不满。“替党说话”与“替老百姓说话”,就在这样的错误思维中被对立起来。看似维护党的形象的说辞,实际上是把自己的错误乃至违法行为,与党的形象进行强行绑架,试图以维护党的形象的名义,躲避媒体的舆论监督。(北京华夏经纬网)

  或许还可以这样说,逯副局长这句话的潜台词并不是要求记者“替党说话”,而是要求记者“替我说话”。党只不过是他所扣的一个大帽子,是他所依托的一个背景,是其狐假虎威的一个道具。换而言之,他是拿党作挡箭牌,其实质是要求记者为他说话,因为他俨然以党自居,认为记者替老百姓说话,就损害了规划局的利益,也就使部门利益、个人利益受到了损害。(河北《燕赵都市报》)


3、官员权力不受制约 政府公信力大面积沦陷

  对于逯副局长的问话,有人说这是皇帝的新衣,只不过逯军这个“老小孩”讲了一句实话。但是,讲这样的实话往往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所以也有人说他有严重的“脑残”。稍微精明一点的官员,面对中央级媒体记者的提问,都会慎言,决不会这样信口雌黄。(湖南红网)

  当某位地方官员肆无忌惮地抛出“替谁说话论”来阻吓记者时,这种很雷人的行为已无关智商,而呈现出权力失范下的骄纵狂傲之态。往更深处探寻,“替谁说话论”之所以出炉,可能也不是一个官员口无遮拦的无心之失,而是折射出当地官场生态和权力格局的飞扬跋扈,不可一世。(重庆《重庆时报》)(山西《山西晚报》)

  尤其让人深思的是,“替谁说话论”再度引发了坊间对某些政府部门公信力的失望。在投诉无门、冤不能伸的情况下,一些受侵害者只能铤而走险。杨佳、罗彩霞、邓玉娇等之所以被网民誉为“替天行道”的英雄,根本原因就是像逯军这样的“小鬼”太多,他们活生生地把“党”和“老百姓”撕裂开来,一旦辖区发生群体事件就把责任推给“少数不明真相的群众”,直到被千夫所指时又拉出“党”背黑锅。也许正是基于此,有域外观察家用“断裂”来概括中国目前的社会结构,在他的眼里,中国的执政党并没本质改变,中国的老百姓仍然是朴实勤劳。关键在于绝大部分地方官员,知道有些民情上传可能影响自己的仕途,于是处心积虑隔断阻碍两者的联系,中国社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是一系列社会矛盾不断积累的必然结果。(新加坡《联合早报》) 

三、个人言论无法管 组织部官员犯糊涂

1、组织部为逯军撑腰 言论自由沦为官员特权

  “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面对采访的记者,郑州市城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一语成名,但这句话实在是让组织上尴尬。虽然逯军现在已被停职,但在他发出惊人之语引起民间热议之时,一位郑州市委组织部官员对此事如此表态:逯军此言属个人言行,只是代表个人,组织部也管不了,国家也是规定言论自由。这样明显为逯军撑腰的表态与逯副局长的“替谁说话论”相比真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堪称更糊涂。(河南《河南商报》)

  中国官场上有个“潜规则”,每当政府部门出现负面新闻,犯事者总是“并非正式工作人员”,而万一当事人“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模糊不了,则往往会祭出另一件法宝——“属个人言行”。总之,出了事得个人顶着,别给集体抹黑。

  然而,逯军的惊人之语虽出自于个人之口,却是在记者要求他对于他们出具的信访处理意见进行解释——逯军的发言是在特定场合(政府办公室)、特定时期(记者接百姓举报前来采访)、特定环境(媒体享有舆论监督自由)的语境下完成的,其代表的是国家或政府部门的意志,全然与所谓的“言论自由”无关。面对逯军的言行失当,组织部官员抬出了“言论自由”来做挡箭牌,表面上维护了政府的整体形象,也回避了对逯军的责任追究,可谓“一石二鸟”。(广东《广州日报》)


2、“逯军事件”并非个案 组织部上梁不正下梁歪

  如今中国不少官员有一种错误观念,认为自己的荣华富贵来自于上级的恩赐,与老百姓没有任何关系。既然无须对“选民”负责,就不怕背负骂名而恃强凌弱、鱼肉百姓,拉关系、找靠山,对上阿谀奉承、惟命是从,对下飞扬跋扈,无所顾忌。“逯军事件”并非简单个案,借用《人民日报》评论员的话说,正因如此,才会有个别高官对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反唇相讥:“老百姓为什么不公布财产?”;才会有深圳海事局原党组书记林嘉祥大骂群众“算个屁”,更喊出了“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北京交通部派下来的,级别和你们市长一样高,敢跟我斗”这样的狂言;当年派警察进京抓记者的原西丰县委书记也曾冒出“对我的抹黑,就是对西丰的抹黑”这样的谬语。(日本《东方时报》)

  有道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作为主管信访工作的副局长,竟说出如此大失水准的话,根子在哪里?这种不具备基本政治常识,甚至在立场上与老百姓割裂的人,是如何一步步成为公职人员,还成了干部的?答案似乎不难找。而只要当地的组织部门稍加考查,恐怕也不会让怀有这种心态的官员出现在公众面前。(陕西《华商晨报》)

  幸运的是,虽然当地组织部门的官员表示“管不了”,但随着网络的普及,网民们正义的呼声越来越高,逼迫某些部门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职责,正确履行使命。为什么相关职能部门总是不能提前介入,而是等到民众呼声高涨了,才迟迟采取措施?即使这样最终也能解决问题,然而政府的公信力却无疑被大打折扣。(重庆华龙网)


3、“无法管”实为“不想管” 组织部门涉嫌官官相护

  6月22日下午,郑州市政府新闻办发布消息称,郑州市委、市政府已成立调查组正对此事进行全面调查,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已被停止工作,接受调查。与逯副局长“替谁说话”的诘问曝光当初,郑州市委组织部官员关于“个人有言论自由,逯的言论组织部也管不了”那有点满不在乎的态度相比,郑州市官方对此态度有了初步转变。(浙江在线网)

  其实,组织部门不是管不了,而是不想管。一则,出了问题,当地组织部门肯定也受到一定影响,至少有“用人不察”之责。现在来个“个人问题”、“言论自由”,既淡化了责任,又免受牵连。二则,这位逯副局长在记者面前竟然敢于发出“雷人”之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权力运行的张扬和霸道。这种强势的态度,岂不是有关部门“纵容”的结果?不管的态度等于向公众告知自己无责。三则,在事件发展趋向不明朗的情况下,组织部门若盲目去管,“管”的力度不够或不到位无法向公众和媒体交代,“管”的过头又可能“伤”了干部,甚至触及相关人员的利益,岂不是得不偿失?(内蒙古《北方新报》)

  对于逯军的不当言论,有论者指出,从某种角度来理解,他(逯军)可能说出了一部分官员抗拒舆论监督的心里话——媒体替老百姓说话,就是与自己过不去,就是与政府过不去。而郑州市委组织部的那位官员的表态,是不是也暴露出了当前某些组织部门在干部管理以及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潜规则”呢?有组织官员如此,难怪会有副局长如斯!(广东《南方都市报》) 

四、郑州调查逯军事件 不能止于说错话工

1、逯军“讲话门”遭调查 郑州方面回应网络民意

  这几天,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质问的“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强烈撞击着每一个看到这则新闻的人。几乎所有人从不同角度对逯军这句悍然而出的话进行了谴责。北京有关学者指出,逯军的言论虽然严重违背了中共的宣传口径,但却暴露了相当一部分官员的真实思想。其实逯军是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当作同路人,无意间说了两句“心里话”,没想到记者会如实报道,把他给“出卖了”。这名学者认为,如果逯军的话只在官员之间说并不算什么错,但被媒体上曝光就相当于“泄露国家机密”,属于政治错误,而中国官场最忌讳政治错误。逯军这下恐怕难免要受处分。(新加坡《联合早报》)

  据报道,郑州市纪委已经介入此事,一是调查那起征地纠纷,二是研究对逯军的言论该如何定性的问题。对逯军来说,应该追究的不是他“口无遮拦”,而是他作为一个执政党党员、一个政府官员,却有着混淆党政、对立民众的观念。而逯军从胡言到被停职,不到一周时间,也显示出有关方面对舆论和民意的积极回应。(山西《三晋都市报》)


2、“逯氏语录”掩盖真相 涉事别墅后台不可放过

  逯军“言论门”事件持续发酵,需要警惕的是,公众的视线被“奇妙言论”所吸引,从而忽视了郑州地面上非法存在的经适房地皮被别墅抢占、强占的事实。因此,对于逯军调查的重点不应放在个人言论上,而是逯军在“违法盖楼”一案上是否涉嫌经济问题,即通常所说的“权钱交易”。(北京《中国青年报》)

  郑州市政府将土地划拨出来用于建造经济适用房,市规划局也发放了建设“经济适用房”的许可证。可是,为什么建起了别墅?规划局如果只是管发证,而对地产商是不是按照许可证规定的内容去建设,不闻不问,或者知而不问,那就是一种默认和支持。当然,这其中也可能有比规划局还强势的权力机构或权力大鳄在背后操纵经适房变别墅的过程,让规划局无可奈何。

  从这些年发生的房地产商与老百姓的诸多矛盾分析,凡是敢于顶风建设,指使一些人对阻挠他们违规的老百姓挥舞棍棒的房地产商,都是有后台的。特别是那些面对舆论的批评而置若罔闻的地产商,他们的后台是相当了得的。这从这些年倒下的问题高官无一不涉房地产交易中,便可看出端倪。如果只批评逯军“替谁说话”的糊涂,不揭露“替谁谋利”的要害,同样达不到警醒官员的目的。(香港凤凰网)


3、问题别墅仍未停工 调查逯军恐是缓兵之计

  据《新京报》6月25日报道,新华社记者深入事件现场,发现即使在郑州市已经成立调查组对上述事件展开调查期间,涉嫌违规建设的问题别墅仍未完全停工。

  让人们不解的是,这边是工作组在紧张调查逯军,那边毗邻经适房的“问题别墅”却在紧张施工,这又是为什么?有关方面初步调查的结论是,问题别墅占地41.76亩,是以经适房建设用地的名义。然而随着郑州政府调查组调查的深入,有关部门却相继给出了令人满腹狐疑的答复。郑州市建委明确表示,“未办理建筑施工许可证”;郑州市规划局则称,开发商未能提供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拟依据《城乡规划法》立案查处”;郑州市经济适用房管理中心也表示,该“建设计划未到我中心办理任何手续”。天啊,明里人都知道,这些部门名义上是在表明立场,而实际上都是在推卸责任啊!(河南大河网)

  不知逯军事件带出的经适房建别墅的问题,当地政府是怎么考虑的?这不仅仅是逯军质问记者“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的问题,而是站在开发商一边继续支持其罔顾民生盖别墅,还是站在老百姓一边停建别墅建设经适房的问题。而细读郑州官方关于逯副局长替谁说话的最新表态,令人回味的是对用经适房用地改建别墅小区的问题则避而不谈,这就令人产生了诸多解读。郑州市领导层的表态是否只是应付舆论监督的缓兵之计,根本不打算将改建别墅问题向公众交代?(香港凤凰网)

来源:中评网

 
 
 
版权所有 杨凤义律师事务所
地址:齐齐哈尔市建华区中华路65号
电话:0452-2125148 传真:0452-2136111
邮箱:4585485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