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钟海之
?》】“爱国让你想起什么”?“什么行为是不爱国”?大陆国庆节期间,央视播出了对2000多位海内外中国人的街头采访,询问他们关于“爱国”的看法。面对如此宏大的话题,人们的感受复杂万千,一方面用“祝你越来越爱国”这样的流行语解构“宏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借评判种种回答的“亮点”追寻自己的答案——如何去爱国?
首先,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朴素的爱国情结,在平时或许不察,一旦在升国旗、奥运会、纪念仪式、维护主权等特殊时刻和场合,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归属感就会喷薄而出。身在异乡的海外华侨华人,对“根”的依恋、认同感更是无比浓厚。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不少采访者面对“爱国”的提问一怔,就是因为语言一时无法表达。
其次,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中国人的生活,从踏入幼儿园那一刻,直至成年工作之后,一个人会经历思想政治教育、国情历史教育等组织化的活动。牢记“落后就要挨打”,传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誓“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这些爱国的大词汇是被植入到头脑中的,虽然真实但却抽象,因此有些采访者的回答带有“教条主义”的痕迹。
不论是自发的情感型爱国,还是植入的机械式爱国,都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因为没有一种“爱国”是廉价的。但是,在民众素质不断提高的和平年代,“爱国”的品质是可以提升的,内涵是可以拓展的,除了向国家传递出心中之爱,也可以让“国”变得更加值得每个人去“爱”。这就是“自觉的理性爱国”。
这是一个舆论争锋的时代,有的人喜欢大唱赞歌,认为爱就是拥护,甚至无条件拥护;而有的人则喜欢批评的利刃,骂政府机构不作为,骂贪官以权谋私,骂司法审判不公,骂环保没有效率……赞美是爱国吗?是,但却是溺爱。给政府挑错,让官员难堪,是爱国吗?俗话说“爱之深,责之切”,正因为公权力做得不够好,所以要批评它促其改进,以便更好地为国家、人民谋福利,这自然是另一种表达的爱国。
眼下,中共高层正在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民主生活会”,这是一种开放、有底气的心态,要让国家更富强、让民族更昌盛,就要勇于接受来自党内外的批评声音。上行下效,各级权力都应学会倾听“忠言逆耳”,而批评者只要有理有据,就可以不必忌惮——历史会铭记,巍巍中华的大国尊严里有人们用真话与苛责铺就的爱国之功。
来源:qcbkw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