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钟海之
中国当下的热词“既得利益者”到底是哪些人?刚刚过去的一年,他们鲜明而具体。当习李多套重拳、组合拳施向官员群体,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从吃喝、送礼、出差、住房等各方面勒紧紧箍咒。“公务员越来越不好当”声音从官场冒出,江西一对公务员夫妇在“隐性收入”褪去后甚至萌生退意。可以说,中南海“整风”让抽象的“既得利益者”现身,让他们喊疼。
“隐性收入”,是指在工资、奖金、津贴、补助等正常渠道之外取得的非公开性收入,是权力影响力下的购物卡、高档烟酒等礼品。这与户籍、养老金、住房、社会地位等等“特权待遇”一同成为近些年来高烧不退的公务员报考热的原因。
“没了隐性收入就不干了”的说法透露出既得利益者的功利和人性本质。而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趋向“公平”的养老改革,更让一部分人不安。近日《人民日报》一篇署名文章称,“养老待遇差了,队伍可不好带,积极性和清廉度都会受影响。”这从根本上反映了存在于公务员群体中的“无特权就不公平”的逻辑悖谬。
无论是各项禁令,还是未来将实现的养老制度统一,都是消灭特权,让公务员回归正常定位的举措。源自公务员体制内的“抱怨”、“撒娇”,都是对既得利益的不舍。
那种以灰色收入、隐性福利为目标者,或者赖此为生、为工作目的者,不是合格的公职人员,也担当不起公共服务者的角色,因为拥抱灰色的人,注定难以为大众带来光明。他们应该痛痛快快的辞职去追寻自己满意的工作,让自由开放的市场机制教给他们什么是真正的付出与回报。
而对于中共来说,这就是“整风”的目的所在,去芜存菁,重新凝聚合法性,就如同中国经济约束公务消费,趋向健康而正常的发展一样。
不必担心,少了人或没有人“为人民服务”。“带好队伍”,不是说待遇上要充满奉献感的“低人一等”,甚至“平均主义”,相反完全可以“高人一等”,只不过,前提是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经得起监督、让民众心甘情愿,而不是遮遮掩掩、欲说还休、不敢示人。
来源:qcbkwh
|